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雞生蛋 蛋生雞--沒有雞蛋殼兒哪裡有嬰兒?


到底是因為有棄嬰才有孤兒院,還是有了孤兒院增加了棄嬰數?

南韓沉船事件後,副校長自殺所表現出的韓國社會現象

(Korean coast guard/Yonhap via Reuters)

前幾天因為接待的韓國小妹為他們國難憂心忡忡,讓我忍不住又多讀了一些韓國船難的報導,也因此發現這篇華盛頓郵報的專欄文章,想想台灣似乎有些東西和韓國還真有些類似,但也有可以以此為借鑑的

當那位副校長自殺時,相信台灣人第一時間站在一個亞洲文化立場角度思考,覺得這似乎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因為:你和這件事有關係->你要負責->你負責不了->面對良心的譴責->以死謝罪->這個人還真是讓人動容的負責啊!

這是標準亞洲文化觀點,或著是說,我們八點檔不都這樣演的嗎?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志工服務可以不一樣--青少年如何選擇志工機會



承上篇<<
志工服務可以不一樣--做之前,想三遍>>之後
我想可以以我自己的經驗以及觀察別人的志工參與經驗提供點方向,給需要志工參與機會的家長參考。


志工服務可以不一樣--做之前,想三遍


在基金會工作了一段時間,也致力於青少年服務學習的專案,說專業實在說不上什麼驚人理論,但實務工作經驗上,卻累積了不少想法。

最近隨著十二年國教的"志工加分"政策上路,一堆瘋狂的家長開始用電話轟炸各個非營利組織,不管對方是否有招收志工,不管對方是否有所需求,不管對方的服務內容是否和孩子的志趣相投,好像為了加分,"叩"就對了!

當越來越多電話淹沒了我,也實在是耗盡了所有的耐心與唇舌,好多次我想要就這麼"啪"一聲就掛上電話,但又想著,如果我不好好出來說些什麼,志工這個名詞不僅會被污名化,更會對非營利組織生態造成莫大的浩劫。

所以,以下我想要針對幾種我認為不適切的志工參與心態,以及如何為孩子找到一個適切的志工服務機會,發表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