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志工服務可以不一樣--青少年如何選擇志工機會



承上篇<<
志工服務可以不一樣--做之前,想三遍>>之後
我想可以以我自己的經驗以及觀察別人的志工參與經驗提供點方向,給需要志工參與機會的家長參考。




1.先想想自己喜歡些什麼人有千百種個性,有些人喜歡藝術、有些人喜歡大自然、有些人喜歡和兒童互動。
之前我在校園演講時,學生會問我他應該要擔任怎樣的志工,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好,重點在於:你是怎樣的人?如果不喜歡大自然硬要去擔任環境保育志工,天天在山林裡搬石頭、清理海岸環境,或是明明看文藝電影就會想睡,卻跑去應徵影展志工,我想都是非常折磨自己的事。

如果開始要和孩子討論志工參與活動,最好先從有興趣的議題著手,讓孩子先上網去查查台灣哪些相關議題的單位,不僅可以增加更多公共參與的知識與概念,也會讓孩子在從事服務時更得心應手,更可以討論的過程中,去發掘孩子的天賦與潛能。我覺得在志工服務的機會選擇上,父母千萬不要以主導的腳色去命令孩子參加,這樣勢必會讓志工服務的過程變成一種折磨,做志工,就一定要開開心心並感覺有所收穫的回去,才是最好的開始。

2.確認是否提供相關培訓課程如上篇所說的,志工服務應具備有專業才能提供最好的服,就算再簡單的志工服務都還是應該要有相關行前注意事項,以及為何而做的公益說明,建議在初次擔任志工時,務必要去完成相關的培訓課程,甚至也要慎選是否有開辦培訓課程的單位,以我自身慘痛經歷為例,曾經我參加過一個影展活動擔任翻譯,但志工的工作內容、守則、規則要求卻在開始之前完全沒有交代,我也懵懵懂懂地前往擔任志工,結果就發生了志工群以及主辦單位超大的糾紛,主要的紛爭就在於主辦單位沒有說明清楚志工工作內容就要志工直接上場,服務品質不佳時卻又責怪志工專業不夠,而志工也因為沒有受過完整的志工心態課程,所以對主辦單位就會有非常多的要求與抱怨,這樣兩敗俱傷的志工服務經驗,就會非常可惜了。

對於第一次參與志工活動的國中學生而言,因為未經社會化的過程,也還沒有完整的服務專業時,一定要去上相關的培訓課程,或著是去參與各縣市自行舉辦的"志工基礎訓練"課程(鍵入關鍵字查詢即可)

3.確認相關志工義務與福利雖然說擔任志工是不求回報的,但是還是應該要清楚明白了解志工應盡的義務,例如要出席幾次訓練,要完成多少次服務、參加多少次的籌備會與成果反思會等等,另外單位是否有提供怎樣的福利,例如志工保險、餐點、交通接駁等等。

如果是自己無法承擔的義務,或是志工福利沒有覆蓋到的部份,自己也要評量是否有意願參與,千萬不要勉強自身意願囉!


4.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擔任志工若想要有所參與或是更深入的服務,務必要抱持主動自願的心態。
當然不是說要去跪求別人才能擔任志工,但一定有很多家長在尋找服務機會時,會發現好像並不是那麼被渴求,甚至會有諸多條件的審核。

其實對接受服務的單位而言,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好意思去叫志工作東做西,尤其像是以服務學習為重的單位,更會注重每位志工是否符合單位期待以及機構是否能協助這位志工成長與學習,加上對於志工的狀態或是成熟度並不是完全確定時,並不敢輕易的讓志工進行服務,如果想要更積極的深度參與,務必要釋放出積極主動的訊息讓對方知道,別人才敢真的請你協助。

最重要的,是如果答應參加務必要做到,不然不只自己以後在這個單位風評不好之外,更有可能讓機構考慮不接受志工的可能性。

5.服務後一定要進行反思通常服務學習性值得NPO在志工服務結束後一定會有反思會議的籌辦,但通常一般NPO可能不會提供這樣的課程,但每一次的服務都應該是最好的學習,建議父母可以在孩子服務結束後,儘快和孩子進行反思的討論。

相關反思的面向可以有
1.你做了些什麼?
2.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怎樣的學習?
3.你遇到了怎樣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4.你有沒有遇到怎樣的困難或阻礙?
5.你要怎麼樣克服這些阻礙?

因為服務只是一時的,但志工服務結束後如何把學習到的品格、公民意識內化到個人特質中,卻是反思才能達到的,所以建議所有擔任志工的人,千萬不要忽略服務結束後的反思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